信息门户 | 教师主页 | 邮件系统 | 图书馆 | ENGLISH

1 2 3
本站首页 > 正文

【爱国奋斗中南人】邱冠周:四十余载“淘金”路

2019-02-26 16:24:56

【爱国奋斗中南人】邱冠周:四十余载“淘金”路

来源:大学生通讯社 点击次数:5232次 发布时间:2019年01月25日 作者:李秀东

穿着儒雅,梳着整齐的背头;旧友重聚,写诗共话沧桑往昔;和年轻人一起在咖啡厅开学术沙龙……初次见面,很难想象这位颇负文人气质的长者就是与矿冶打了一辈子交道的我国矿物工程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南大学教授邱冠周。

自1972年进入大学,邱冠周将四十余年人生奉献给了矿物加工和生物冶金科研事业,长期致力于我国低品位、复杂难处理金属矿产资源加工利用研究,在细粒及硫化矿物浮选分离和铁矿直接还原等方面取得显著成绩,特别是在低品位硫化矿的生物冶金方面做出突出贡献,被授予国家有突出贡献科技专家。

如今,他依然带着学生走在资源—冶金—材料一体化科研探索的前沿。

  http://news.csu.edu.cn/__local/1/5D/52/9BE16BD85D802674B753ABCE5B2_3BB09FE2_3DC51.jpg

工人出身的中国第一位矿物加工工程博士

高中毕业时,邱冠周从未想过他的生活会与科研发生交集。在上世纪六十年代,物资匮乏,和大多数人一样,邱冠周的职业选择源于“能吃饱就好”。几经辗转,他成为了广东大宝山铜冶炼厂一名普通的冶炼工人,每天与高温冶炼炉打交道。“当矿工每个月能挣54斤米。”从此,他与矿冶结下了不解之缘。“我在冶炼厂里尝试过各种岗位,工人、技术员,后来还当过代理厂长。”邱冠周摸索成长路径的那些年,用他的话来说是:“经常饿得肚皮粘背囊。”一斤米两毛钱,一张船票七毛五,邱冠周在心里经过一番计算和挣扎后,只有绕开水路,经常一走就是一整天。

1972年,对邱冠周来说那是个分水岭的年份,他与矿冶之间的故事开启了新的篇章。

因为在冶炼厂工作表现突出,时年23岁的邱冠周被推荐进入广东矿冶学院矿物工程系矿物加工专业学习。他逐渐意识到,在工厂磨砺的艰难岁月,给予了他与石头打交道的自信:“这对我后来搞科研发明,尤其是搞技术转化,实现工程化,很有帮助,因为书上说可以做什么,但并没有说怎么做。”

而后,他如愿考入中南矿冶学院继续硕士研究生学业,并在1987年获得中南工业大学矿物工程系博士研究生毕业证书,成为我国第一位自主培养的矿物加工工程博士。

博士生期间,师从我国矿物加工领域专家胡为柏、两院院士王淀佐,邱冠周不仅收获了系统、先进的矿物加工理论知识,同时还得到思维方式的锻炼。“在浮选剂结构性能研究的课题讨论中,王老师要求我们必须提出五个可行方法,每一种方法都必须达到直接投入实际生产的水平。”

严师出高徒,王淀佐的“严苛”助力邱冠周在科研探索中不断提升与突破,他的博士毕业论文 《微细粒矿物浮选理论及工艺研究——粗粒对细粒浮选的载体、中介、助凝效应》 完成了成熟的理论研究,并成功实施到了工业生产,同时,他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授予“做出突出贡献的博士学位获得者”称号。

对于满怀铿锵豪情的邱冠周来说,思考“如何把矿物加工研究与报效国家相结合”这个问题,才刚刚开始:“我要为下个世纪矿物资源开发利用寻找新的理论准备。”

永无止境的“淘金”者

邱冠周把矿物加工称作“淘金”,我国现有的有色金属资源,70%都是低品位、原生、多金属复杂矿,邱冠周所做的事,便是从这些低品位的资源中,最大程度地“淘”出宝来。多年来,邱冠周坚持做着这一件事,打通了两条路:“一是有色矿物资源怎么加工,二是黑色矿物资源与非金属矿物资源怎样加工。”

下矿场、进工厂,经历千锤百炼后,邱冠周的科研成果成功应用于我国有色、黑色、非金属矿物加工领域。2005年,由邱冠周主持发明的“铁精矿复合粘结剂球团直接还原法”新工艺,荣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他和团队的研究也把我国的矿物加工理论与技术水平提升到了世界领先行列。

但是,资源消耗的问题仍然困扰着邱冠周。“矿产资源越来越少了,”邱冠周意识到,“要让有限的资源充分发挥效能,就要找到资源高效利用的新途径。”国家的需求催促着邱冠周前行,年近半百的他将目光瞄准了微生物冶金,试图摸索出一个突破口。

微生物冶金跨生物、冶金、矿物工程、化学工程等多个领域,利用微生物将矿石中的有价元素选择性浸出,直接高效制取高纯度金属。“传统冶金方法是一个激烈地氧化、激烈地还原的过程,高碳,高污染。”邱冠周的灵感来源于对现实技术的追问和质疑。相比,微生物冶金更温和,不仅不产生碳,还吸收碳,让冶金披上环保的绿衣。不仅如此,微生物冶金成本也相对较低,大量实验后,邱冠周欣喜地发现,电铜如果用常规方法选冶,每吨成本1.4万元,如果使用微生物,每吨只要0.6万元。“这个研究对解决我国特有的低品位复杂矿产资源加工难题,扩大我国可开发利用的矿产资源量,提高现代化建设矿产资源保障程度,以及促进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具有重要意义。”邱冠周对深入研究充满了动力。

2004年,邱冠周领衔的国家“973”重点项目“微生物冶金的基础研究”被批准立项。现在,其研究团队从国内42个矿山分离获得1000多株浸矿微生物,构建了我国第一个浸矿微生物资源库,为生物冶金技术的开发与应用奠定菌种基础,创立了低品位硫化矿生物浸出新方法。这一新的方法应用于低品位硫化铜矿的处理,将浸出率从28%提高到75%。“微生物冶金是从古至今都在做的事情,很早以前,人们就发现了自然界存在生物氧化。我们做的,只是把它形成理论系统而已。”提及生物冶金的开拓性成就,邱冠周笑着摆摆手,毫不居功自傲。

在咖啡厅里做学问

“放养。”邱冠周用两个字概括自己的教育理念。他用“狐狸”的例子作了一个生动的说明——当小狐狸学会站立,老狐狸就会把它赶出家门。在家庭教育中,邱冠周比大多数家长更加“舍得”:“我的外孙现在读一年级,上学的路程有十二站,期间还要步行穿过几条街区,但是他必须独自来回。”

邱冠周同样以“放养”的方式教育学生。相比说教式的灌输理论,他更喜欢“和学生打成一片”,给予学生足够的思想空间。“我不是权威,我们应该在一种平等、和谐的氛围中相互促进,要让好的思想 ‘流出来’。”邱冠周喜欢用“流出来”形容思想的碰撞与新生。

这都归因于一次游学经历。在牛津大学的游学期间,邱冠周十分迷恋科学家们边喝咖啡边讨论学术的氛围。“科研攻关,单靠苦干不行,许多灵感是在轻松的交流中迸发出来的。”邱冠周希望,在中国,“也能在咖啡厅里走出一位诺贝尔奖得主”。“松韵咖啡厅”因此诞生了。在生物冶金楼的这方天地里,藤椅、修竹、咖啡、钢琴相映成趣,具有古老的东方智慧与西方自由思想的结合的独特魅力,这是邱冠周和学生们开展学术沙龙的“秘密花园”。他鼓励表达、交流和碰撞,常与学生畅所欲言,从孔孟之道、史学经典,到资源加工、矿物分选……邱冠周思维活跃、通晓文理,学生们称之为“一个徜徉在理工海洋里的诗人”。“放养”却不“忽视”,担任中南大学副校长期间,邱冠周在北校区的主干道边树立了一块大石头,上面镌刻着两个醒目的大字——“求实”。伫立十余载,它一直提醒着每天来往上课的中南人,求真务实,不忘初心。“都说科研人只懂得埋头苦干,在我看来这更是一种求实精神的体现,因为科学是永无止境的。”这是邱冠周对当代学子的要求与希冀。

辛酸不减凌云志,从求学到育人,“淘金者”邱冠周潜心矿冶四十余载。这位理工科的浪漫主义者给自己写下了一句注解:“报国情怀炼成钢。”

 

 

http://news.csu.edu.cn/info/1002/139959.htm

上一条:“红土镍矿冶炼镍铁关键技术及应用”获2018年度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技进步一等奖 下一条:钢铁冶金系科研团队赴俄学术交流